“区域国别视域下的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学术会议在京成功举办
2025年11月9日,“区域国别视域下的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学术会议暨2025年中国广电联合会“一带一路”文化传播研究基地年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成功举办。会议由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共同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与“一带一路”文化传
2025年11月9日,“区域国别视域下的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学术会议暨2025年中国广电联合会“一带一路”文化传播研究基地年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成功举办。会议由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共同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与“一带一路”文化传
11月5日上午,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区域国别学学科馆”揭牌仪式暨区域国别学学科发展与文献建设研讨会在图书馆六楼区域国别学学科馆举行。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柴剑平,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院长罗林等校内外嘉宾应邀出席
未来,学科馆将持续发挥资源与服务优势,加强校际合作与跨界协同,力争成为中传师生洞察世界的窗口、学术创新的沃土、连接中外的知识桥梁,为构建中国区域国别学自主知识体系、培养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
本学科方向在对世界上各区域各国家进行长期深入研究的实践基础上,逐渐概括提炼出可以用以指导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与操作工具,建构起区域国别学的理论、方法、平台、工具四大体系。具体研究方向包括:区域国别学理论、区域国别学研究方
在全球化与区域竞争并行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区域国别学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理解世界格局的重要新兴学科,正处于体系建设的关键阶段。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创始院长、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特约专家钱乘旦,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要“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积极识变应变求变,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这样一所
10月25日,“全球南方与区域国别合作”论坛在杭州召开。本次论坛由浙江传媒学院人文社科学部、英国研究中心、国际文化传播学院及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国际传播智能计算实验室”联合主办,宁夏广播电视台丝路传播中心作为媒体支持单位深度参与。会议主题聚焦“全球南
作为新兴交叉学科,“区域国别学”学科规范性当如何界定?在具体的东南亚研究中,又该如何打破学术与应用之间的壁垒,真正实现“学用相生”?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特约专家翟崑撰文深入探讨了这一核心问题。他梳理了我国区域国
在当前中国区域国别学从数量扩展转向质量优先发展的背景下,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南京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特约专家王逸舟在《国际关系研究》撰文,从知识论角度探讨了该学科的主体性问题。王逸舟认为,区域国别学
区域国别研究需要坚持服务国家战略的根本导向是学界已达成的基本共识。作为区域国别研究重要内容的区域国别经济研究,也必须坚持服务国家战略的根本导向。区域国别研究涉及的领域非常多,涵盖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法律、历史、文化、地理、军事、外交等方方面面。各
在北京师范大学这片学术沃土上,一群心怀家国的学者因使命相聚,因热爱同行——他们来自外文、历史、教育、艺术、哲学等8个不同的院系,凝聚于俄罗斯研究中心这一平台,在跨学科的交汇处,点燃区域国别研究的星火。十余年来,北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的老师们用智慧、坚守与热爱,书
10月18日,“跨学科视野下的南亚与东南亚区域国别研究新路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曲靖市开幕。来自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百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深化交流合作,汇聚研究特色,交流思想、分享经验、探讨路径、凝聚共识。
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即将在上海举行。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承办其中的一个分论坛。这场大会是世界中国学界的一桩盛事。前年第一次大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指出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深刻阐明了中国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指明了中国学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即将在上海举行。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承办其中的一个分论坛。这场大会是世界中国学界的一桩盛事。前年第一次大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指出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深刻阐明了中国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指明了中国学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10月17日,贵阳学院迎来了一场学术与思想的盛宴。由贵阳学院泰国研究中心、贵阳学院文化传媒学院主办的“区域国别学视域下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会议在贵阳学院举行。
2025年10月13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协办的第三十四期区域国别论坛“隋唐以来中国与中亚的关系”成功召开。南京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刘迎胜围绕会议主题进行深入讲解。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法浩特·马克苏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台湾地区抗日运动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不仅在两岸学界得到一定研究,亦有日本学者对此展开研究。在日本的中国研究领域中,东京大学暨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早稻田大学台湾研究所所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深刻指出,“80年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没有变,但冷战思维、霸权主义、保护主义阴霾不散,新威胁新挑战有增无减,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治理走到新的十字路口。”
在北京大学有这样一门火爆的课程,每逢开学选课报名系统总是瞬间爆满,而到了正式上课的日子讲堂里早已人满为患。地板、台阶、窗台无一不是席地而坐。许多同学甚至会提前几个小时来只为抢占一个离讲台最近的位置。选课名额一次次从最初的150个扩容到500个,直到北大最大的阶
区域国别学是以秉持系统效应认识论、承认复杂性和地方性为前提,研究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法律、历史、军事、安全、外交等问题的战略之学,是天然的交叉学科。